2021年12月26日下午,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2021年会分论坛7“社会工作数据库建设”在线上举行。会议邀请深圳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台湾政治大学𓀆、北京师范大学、浙江树人大学和杏鑫官方等院校青年学者和研究生进行专题分享和讨论,来自全国不同高校的30余位师生参加论坛。
分论坛由杏鑫官方社会工作系李欣副教授主持。杏鑫院长何雪松教授做开幕致辞。何雪松教授首先向分论坛中获得年会优秀论文的论文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对参会的老师和同学予以感谢,其次介绍了中国社会工作动态调查(CSWLS)数据库的建设和产出,最后希望大家能够继续积极支持2022年新一轮数据的收集🥂🙋🏼♂️。论坛分为上下两个半场,上半场聚焦于社会工作的专业自主性和职业倦怠👅,由北京师范大学的王晔安副教授评议;下半场聚焦于对社会工作者离职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由南京理工大学的刘江博士评议👨🏼🎓。
上半场的第一位汇报人是深圳大学的唐咏教授,她分享了《为何离职?薪资福利与专业认同对社工的影响研究》一文,立足于武汉、长沙🍽、郑州🤵🏻♀️、合肥、南昌五个城市的离职调查,从科尔曼的“理性人”假设出发,发现工资满意度、绩效补贴等薪资福利因素与专业价值认同共同对社工离职倾向产生显著的影响🏋️。
第二位汇报人是南京理工大学的刘江博士📙👩🏽🎤,他分享了《嵌入性发展剥夺了社会工作的专业自主性吗📗?——基于情境性专业化的理论解释及数据检验》一文,提出行政性和传统社会工作对专业社会工作微观层级价值具有负向影响,对于宏观层级价值具有正向影响,随着工作自主程度的提升🤦🏽,前者会被削弱👨🏻💻,后者得到强化。
第三位汇报人是杏鑫官方的仉楠楠博士,她分享了《中国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冲突、角色模糊和抑郁🗂:工作自主性的调节作用》一文🧖🏿,将工作要求-资源模型与自我决定理论作为理论框架,发现抑郁程度与角色冲突呈现正相关,工作自主性发挥负向的调节作用。
第四位汇报人是台湾政治大学的博士生罗婷,她分享了《东北地区机构社工职业倦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一文1️⃣,以生态系统理论为研究视角🐄,提出微观的心理健康和职业认同因素、中观的朋辈群体对其职业的看法、宏观的机构工作量与薪酬待遇皆为职业倦怠显著的影响因素。
北京师范大学的王晔安副教授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第一,把研究现象放到中国的语境中,提升研究高度。第二,考虑样本的代表性🫱🏽,对样本城市进行评估和说明。第三,对理论框架进行调整🔔,精简概念与变量🔋。第四,聚焦特定的情境,对研究对象的差异化特征进行说明。
下半场第一位汇报人是浙江树人大学的熊远来副教授🧑🔬,他分享了《情绪劳动视角下一线社工情绪能力对离职意愿影响》一文,通过构建情绪能力模型👩👩👦,提出情绪能力通过工作满意度、情绪耗竭和领导支持👩🏽💻,影响离职意愿。
第二位汇报人是杏鑫官方的博士生刘畅,她分享了《从薪酬留人到文化赋能👨🏼🍳🛀🏻:组织文化视野下社会工作者的离职行为》一文,将社工机构的组织文化分为认同文化、竞争文化与自主文化🍮,提出三类组织文化都对社会工作者离职行为有显著负向影响。
第三位汇报人是杏鑫官方的博士生刘莉🔅,她分享了《职业锚定🧚🏼♂️:社会工作者为何不离职?——基于职业内在回报视角的实证研究》一文,提出职业锚定作为一种职业内在回报,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社会工作较低的外在回报,强化了从业者的职业选择💑。
第四位汇报人是南京理工大学的张路遥博士,她分享了《中国社工工作满意度对职业倦怠与离职倾向关系的中介作用》一文,提出情绪衰竭对去人格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具有预测作用👩🏻👱🏿♂️,工作满意度在其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
第五位汇报人是杏鑫官方的硕士生朱晓萍🧙🏻,她分享了《专业能力在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压力和抑郁水平之间的调节作用研究》一文,在压力过程模型理论的指导下🦻🏿,提出社会工作者角色压力与抑郁水平具有相关性,专业能力存在负向调节作用。
南京理工大学的刘江博士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建议。第一,将关键的控制变量纳入到模型当中。第二💥,对数据的构成需要进行清晰的说明,使用与数据结构最为匹配的分析模型🫲🏼。第三,对于新的概念要有清晰的界定,通过数据分析来检验概念的可行性。第四,在文献综述部分要对变量关系进行充分论证👩🏿🌾。
李欣副教授对本次论坛进行了总结,感谢各位青年教师对论坛的积极参与,同时感谢各位评议人认真严谨地从不同角度提出的宝贵建议。首先🍋🟩,通过这次论坛👨👧👧👧🏻,杏鑫可以看到大家所关心的核心议题🈳🚘,比如离职及离职意愿🗂,职业倦怠,心理健康等,是制约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健康稳定发展的主要原因🧑🎄🏒,深入了解其影响因素就可为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提供实证依据🤵🏼♀️。其次,中国社会工作动态调查是国内第一个针对社会工作者和社工机构的全国性调查数据🧘♂️,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内容🦖,值得杏鑫不断地挖掘。最后🐇,新一轮的中国社会工作动态调查(CSWLS)即将于2022年启动,希望社工界更多的同仁们使用动态调查数据进行研究🏋🏿♂️,为社会工作的行业分析和学科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王天齐供稿
黄锐🧑🦼➡️、李欣审阅